丽江散记
丽江,是许多人神往的一个梦。
梦中有小桥流水,有香尘十里,春风把柳陌碧绿都凝住,映着半河闲春色。飞鸽在这里收翅驻足,白云在这里流连徘徊。而今,当我避开嘈杂的人群,摒弃商业的喧嚣,趁着秋色再次踏进梦里,方体会这确是一片温柔之乡。
小巷
游丽江,一定要去那幽深的小巷,远离现代大都市的尘浪,一切都显得清醇、宁静、古朴典雅。
纯粹的纳西民居小巷,没有街市车水马龙的喧闹,只有粉墙黛瓦沉默的宣言,向你倾诉她的万般风情和久远的曾经。丽江民居建筑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不失为一种民居活标本。
丽江的小巷流水轻唱,“依水而建,隔水为邻”,错落有致的精巧民居点缀着小巷,更显风韵,更有味道,给人安逸温馨的慰藉。走在古老的青石地板上,摸着苔痕遍布的砖墙,似乎这一切都在诉说往日的旖旎、曾经的沧桑。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恰似刻在纳西老人额头上或深或浅的皱纹,默默记载着岁月痕迹。可曾见,柳枝在夕阳里斜了身姿,黄昏溅得小巷一身胭脂。
街道
这座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清代丽江府的驻地。往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气势,可想而知。丽江的街道四通八达,每条街都沉淀着一段古念与不凡。
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脏。街道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别有特色。每晚纳西人都会在街道广场中央燃起一堆篝火,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气氛热烈而祥和,让人不自觉间忘了凡尘纷扰。
说到街道,就不得不说起茶马古道和马帮。过去茶马古道是联系内地与藏民间商贸往来的交通要道,而马帮则是茶马古道的缔造者,他们赶着驮着茶叶、布匹的马队,唱响赶马调一路远去,我恍惚间听得驼铃声声,宛若昔日的繁华。
流水、小桥
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水从黑龙潭流出,在城内形成东河、中河和西河又再分化出无数条小溪在各家门前淌过。营造出“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情画意。
有水、有柳,便有了情调。溪水潺潺,仿佛天籁之音,鱼随水走,诗意荡漾。丽江多桥,约有三百多座,大多为简单的石板桥或木板桥,拙朴而纯美。纳西族是桥的民族,古时的纳西民族称为“笮夷”。“笮”字便是桥的意思。
岁月蹉跎,多少座石桥立成一种超然的姿势,骨架和皮肤的间隙挤出生命的颜色,在风雨中抽打中沧桑成历史的画页。
灯影、夜色
月亮上柳梢,那是一轮丰腴的妩媚。华灯初上的丽江更有“艳遇之都”的韵味,让人臆想菲菲。我不由想起一位德国作家说过的话“旅行就是艳遇”。只是上天如此眷恋丽江──蓝天、白云、雪山、流水、花香、灯火、酒吧。如此的天时地利,遇到的爱情似乎也是醉意朦朦。看着沿河燃起的串串红灯笼,火红的灯影在水中摇曳,便有一种斑斓在心中升起。
一时间,沿河的许多餐馆和酒吧变得熙攘起来,古城转瞬成为一位风情万种的舞娘,热烈奔放而不失她的神秘。人们傍水品茗,抚柳而餐。各色音乐也像流水一般,穿街过巷,飘然而至,和着纳西姑娘的对歌声弥漫在古城的天空,为古朴的老城添了几分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