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苑数字报纸

2022年01月15日 星期六
第46期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莲花苑

莲花苑晓荷尖角

PDF阅读
晓荷尖角
晓荷尖角
03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高中语文组 何欣桐

2017年8月龙应台从台北移居屏东潮州镇,陪伴照顾已经“失智”的母亲。在此期间,她写下了19封给母亲美君的信(《天长地久》)。这19封信,依然很“龙应台”,如评论所说的那样,“把非常个人的情感,镶嵌在时代的巨流里。”但在我看来,其实“时代的巨流”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文字不仅是写给应美君的,也是对所有读者的善意提醒。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照见了我们内心的蜜意与隐忧。

《天长地久》是一个已入花甲之年的女儿对一个即将百岁的母亲最后的陪伴与告白,读着这些告白,既温暖又刺痛。生命的过程是如此真实,一如书中所言: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读罢,合上书,晃神想起身边的手机似乎震动过,是母亲的信息,问我睡了没,我回复怎么还不睡,母亲回复得很快“年纪大了,睡眠没有年轻时候好了”,是啊,年轻时候的妈妈多能睡啊。不过那时却时常嫌弃她,觉得她像小孩,不像妈妈。又想起书里的话:养儿育女的人是否早就知道,当初做牛做马让女儿受高等教育,最后会换得他们从高处俯视你,不耐烦地对你说“哎呀,你不懂啦!”忽然觉得,我的成长大概就是对母亲从曲解到和解的过程。

别人家都是严父慈母,我们家却刚好相反。儿时面对严厉的母亲,总有种疏离感。一面是父亲无原则无底线的宠溺,一面是母亲理性冷静的教育,在强烈的反差的对比下,少女时代的我一度怀疑而失落。只有在某个夜晚假装睡熟,放慢心跳,凝神听着晚班回来的妈妈的脚步声,听着她轻轻走近,任凭她替假装睡着的我拉拉被角。这大概是那个漫长的青春期里,对母爱的一点仅存的眷恋。那时的我,总是各种羡慕着周遭小伙伴们的那些“温柔而温暖”的妈妈,而忽略了身旁的妈妈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我。只是那时的我心里的执念太深,在心中树立起一个莫须有的模范妈妈的标杆,而对自己的妈妈却很别扭。很多年以后,我才懂得,人与人之间,哪怕亲如母女,一旦成为独立的个体,大概总是会暖里透着冷,冷里又藏着暖的,从前我不懂,只许看见暖,反而容易失落。

读罢《天长地久》,听龙应台娓娓道出:“邻人送来一篮黄瓜,我们都还坚持要以萝卜装篮回报。这些送给我们人生的女人,我们要拿什么装进篮子?”这样静静叙述,貌似波澜不惊的句子,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正是在那些自己觉得不被爱的日子里,有一个女人,用她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为我做了这件事:每天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为我无穷无尽地提供吃的喝的用的。我在成长,她却慢慢被岁月剥蚀了青春,手上生了茧,发丝里染了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细想来的确如此。我念大学的时候,物价还没那么高,但工资也还没涨,为了我在外面生活得好一些,不受委屈,父母总会多给我寄钱,让我多吃胖点。我当初只知道美滋滋的收钱,根本不知道赚钱的艰辛。自己赚钱后才知其间的不易。母亲一直跟我强调,女孩子无论如何要多受些教育,要自尊自爱,才能活得好。其实,大概她自己也不是清晰地知道怎样才算过得好,但总是对我说只要你开心,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去做。我的内心,有感受但说不出,只是融化在龙应台的文字里:我们这一代女性的独立自主,从来就不是自己一代的成就。每一个忍让的、委屈的女人,心里都藏着一个不说出的梦,让女儿走自己的路。

书中,龙应台反省自己没有将母亲当作自己的“女朋友”来对待,字里行间有着太多的遗憾,她的文字犹如照妖镜,照见我们内心的真实,无可逃避。所幸逃无可逃时,我们反而能面对自己,原谅自己,从容应对。对龙应台放下一切回到乡间陪伴母亲的举动,我既佩服她的勇气,又羡慕她的底气。我想,终有一天,我也会在某个宁静的夕阳映照的傍晚,骑着家里那辆老自行车,载着妈妈,一路聊着天走下去,不再纠结于曾经的不理解,相依相伴地走下去,毕竟陪伴或许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copyright-2013)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电话:0871-65847199 65846699
云教ICP备1407008 滇ICP备14005739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39号
关注莲花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