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风,清流继世长
家,这个简单的汉字,是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最终的归宿,而家也天然的带有一种温度,这种温度便是家风。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其在作品《家风诗》中自述“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自此,家风便成为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它以门户为冠带,承载着家族的伦理道德,同时也承载着古往今来人们对民族最丰富的情感。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纯正家风,立德善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五千年华夏史,山川微阳古树立,生动的家风箴言,蕴含着先贤的一世清芳。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孔明戒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放翁留言“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勿令与浮薄游处”……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风骨,一封封家训流传至今,成为跨越时空的家风经典,与星河璀璨日月同在,轻付起人们最初的善意。为人君子,立德善心,得益于纯正家风的浸染与沉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家风作为滋养人们人品最初的土壤,悄然化为如崇山峻岭中生发的沉静,歌词谣曲中传唱的纯直般的中华美德,融入你我的血脉。体悟中华纯正家风,于寻山觅水间,唔古人之厚德;于平湖烟雨中,寻家风之内涵,水木清华共舞山河。
“家风蔚然,国风浩荡”蔚然家风,育吾华夏。
古语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中华文化的语境里,蔚然家风始终感召着人们在残破的国土之境上穿越深山幽谷;在战火烽烟四起时纵横浩荡河流险滩。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林觉民“卒不忍独善其身”……物质会随着时间褪色,但家风确是可以流传千古,跨过历史长河,正是一个个正气凛然,忠厚风骨的家庭护江山犹在,国泰民安,日光所照,皆为华夏。庭院里的东方文化,血脉里的中华民族,蔚然中华家风终成滚滚中华魂,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纵览古今,我们可以说,前有先人,群英荟萃,中华之家风,始终是炫目的璀璨繁星,皎洁的映映秋月,灿灿的旭日骄阳,即使是物换星移,我们仍不难发现,先贤的身上,总映照着纯正家风的烨烨光辉,他们留下的浩气家风,早已融入竟夜的春风,化作大地之上的霓虹,辞别五朝宫阙,承一脉中华魂流淌。
忠厚传家风,清流继世长,回眸历史,凝望先贤,接受中华好家风对心灵的叩问和对思想的洗礼,翼以晨光之微,补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