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莲花品质教育智慧 助力边疆民族教育发展
作为昆明基础教育的一匹黑马,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地处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商山之麓、莲花池畔办学,不断耕耘品质教育的沃土。在办学短短的九年里,学校一直坚持“小班化教育”这张教育名片,始终秉持“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不断擦亮“莲花品质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品牌优势,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成为云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案例。
云南民大附中勇立基础教育改革潮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品牌获奖,历年中高考屡创佳绩,让同行和社会刮目相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可。“学校工作依赖于全校教职工的有效行动,体现在对每项工作的落实、落实、再落实!全体民附人把推动学校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践行办学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云南民大附中校长李兴富表示,在追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民附人还肩负着助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神圣使命,为云南基础教育变革贡献民附智慧和民附方案。
奋进中的云南民大附中,积极发挥省属高校附中的办学优势,服务昆明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和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学校合作办学点丽江市玉龙一中、西双版纳州勐海中学、昭通市彝良新城中学、云南民大附中彝良高级中学管理团队有序推进办学事业,取得不俗成绩。学校落实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精神,持续推动迪庆州民族中学、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教育帮扶工作;为助力云南省县域高中振兴计划,学校积极推动对口帮扶西双版纳州勐腊一中、玉溪市元江一中、楚雄州姚安一中,不断发挥辐射和示范效应。
挂牌成立玉龙合作学校
为玉龙一中教育发展注入“强心剂”
2018年,云南民大附中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正式拉开合作办学序幕。2021年7月2日,双方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云南民大附中玉龙合作学校”,标志着云南民大附中与玉龙县一中的教育合作翻开崭新的一页。双方携手共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力打造玉龙教育新名片。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历届玉龙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一直都重视教育的发展。云南民大附中与玉龙县深度合作办学,是丽江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次积极探索,是众多玉龙学子对享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热切期盼,将为玉龙一中教育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给玉龙教育发展带来一场“及时雨”。
玉龙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持之以恒抓基础、提质量、求实效,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玉龙教育现代化发展,努力把云南民大附中玉龙合作学校打造成为丽江市创新教育办学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的典范,为丽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办学之路。
云南民大附中派出以副校长马恩云为首的管理团队,把先进管理理念、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管理团队及骨干教师队伍等带到玉龙一中,推进创新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增强办学品质和活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学校定期、不定期到玉龙县一中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每学期选派各学科带头人团队到玉龙县一中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培训。
联合创办勐海中学
让茶乡学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创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7月21日,勐海县人民政府、云南长河教育集团与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在勐海县举行联合办学签约仪式,正式签署联合创办勐海中学协议,一所崭新的现代化高中应运而生。
勐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引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名校品牌,联手云南长河教育集团,发挥“名校+教育集团”的优势,依托云南新世纪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组成教育共同体,实现“1+1>2”的品牌辐射效应,让茶乡的优秀学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
勐海县的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族风情浓郁,民风民俗文化独特。带着新愿景、新思维,携手现代化、品牌化,采用新体制、新模式,勐海中学开启高品质办学的新征程,为各族学子搭建起全面成长的平台。新建成的勐海中学是一所崭新的美丽校园,淬炼的是培育英才的满腔热忱,将带领莘莘学子在勐海这片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云南民大附中选派以副校长范贤凯为首的管理团队,担当起办学治校的职责。学校定期组织两校间教师互访交流,老师们深入交流课堂教学、教科研管理、班级管理、德育安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开展情况,在办学理念、管理方法上引入民附经验和做法,有力促进了勐海教育的发展。
办好彝良新城中学、彝良高级中学
助力乡村振兴事业与培育优质教育品牌
彝良县新城中学是彝良县人民政府新建的一所公立中学,在2021年建成招生,全面引进云南民大附中的名校品牌、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和课程体系,由云南民大附中选派团队全权管理,努力建设成为彝良县龙头学校、昭通市一流学校、云南省品牌中学。通过移植云南民大附中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团队,新城中学办学以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21年9月,彝良县人民政府与云南民大附中签订协议,合作举办云南民大附中彝良高级中学。云南民大附中彝良高级中学遵循教育规律,秉承和弘扬云南民大附中先进的办学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践行“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创建“昭通领先、云南一流”的品牌中学为目标,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云南民大附中副校长、云南民大附中彝良高级中学校长王怀成介绍,学校由云南民大附中选派的管理团队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综合评价等与云南民大附中校本部保持同步,全力搭建学生交流、师资培训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育人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专业化提升、学校特色化发展。
对口帮扶迪庆民中、香格里拉一中
落实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议精神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省内优质学校促进迪庆州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云南省教育厅组织云南民大附中等6所省内优质中小学开展帮扶工作。作为完全中学,云南民大附中分别对口帮扶迪庆州民族中学、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
云南民大附中持续推进迪庆州教育对口支援,专门成立帮扶工作组,召开对口帮扶迪庆州民族中学、香格里拉第一中学动员部署会。学校各帮扶教师持续推进对口帮扶工作,与帮扶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共同开展联合教研,共同分享管理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对口帮扶迪庆州民族中学过程中,结对处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围绕“部门管理”“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德育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展开,建立起两校部门、年级、班主任间日常性沟通交流机制,推动迪庆州民族中学内部管理更为科学、规范。学校组织帮扶团队定期到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开展教育教学指导,日常性进行联合教研等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云南民大附中校长李兴富表示,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政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李校长希望参与帮扶的教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热心的态度投身到帮扶工作中,确定和总结结对帮扶方式和计划,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实施,学会统筹兼顾、坚持平衡,认真做好并完成各项工作,力求帮扶工作取得最大成效、物化最大成果,展现民附教师的风采与水平。
为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云南民大附中还专门为帮扶教师送上关于中层干部管理、班级管理、教学教研方面的阅读书目以及学校《小班化教育》《党旗领航 红烛育人》《教育的创新与继承》等校本材料,各处室、各年级、班主任积极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切实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帮扶元江、勐腊、姚安县一中
进一步发挥省属高校附中办学优势
为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省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要求,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民族大学统一安排,云南民大附中对口帮扶元江县第一中学、勐腊县第一中学和姚安县第一中学,使帮扶县一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引领带动整体提升帮扶县县域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学校专门成立帮扶元江一中、勐腊一中、姚安一中工作组,形成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和办学优势,帮助三校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重点开展高中教育质量分析、高三复习策略交流,指导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推动特色高效课堂建设。
云南民大附中党委书记马文婷表示,“参与帮扶工作的全体教师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身于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创新帮扶形式、物化帮扶成果,实现与结对教师的共同提升,真正做到头脑清晰抓落实,躬身入局抓落实,团结一心抓落实,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用民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帮扶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民大附中品牌影响力,彰显民附人的担当与责任。”
奋进中的云南民大附中,在凝心聚力推进品牌中学的建设过程中,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实现快速提升,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品牌。学校通过教育精准对口帮扶工作,与帮扶学校建立良好交流机制,发挥“莲花品质教育”在办学理念、治校管理、教学教研、德育管理等方面优势,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现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初心使命,推动帮扶指导教师与结对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提升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云南基础教育发展贡献民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