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家,感恩民附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三20班的李想。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以校为家,感恩民附”。
在我发言的开始,我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热爱自己的学校吗?我并不知道你们的答案,但很多年后,我们也许会想起那年岁末,银杏渐黄,山茶花开,身旁之人满身阳光,届时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爱校,是从小到大一遍遍复现的词语,是长久以来师生共同的感情,对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定义。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以校为家?
每一阵风有每一阵风的意义,每一场相逢也有每一场相逢的缘分。相似又多彩的我们步入民附,接受它太多馈赠。和平年代,无需天下之大即可安放许多书桌,我们受教育,启智慧之门;青春之时,焦虑枯燥的生活中总能开出快乐的花朵,我们获友谊,得心灵碰撞;校园之内,运作复杂的工作体系只为学生发展服务,我们被保护,安无忧之心。老师们也不例外,他们与知心者同行,与无尽书为伴,为着一份学科热爱,登上少年时注视无数次的那方讲台,他们总是站在未来里,把孩子从喊着叫着的童年中拉向成年。校园滋养人的身体,也润泽人的心灵,正像家,涵养生命的根系,方有青春葱郁。
那么,我们该如何以校为家呢?
曾看到过一句话:“当你担起责任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在看到问题时,主动成为解决问题的人: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主动清扫走廊垃圾,关闭被遗忘的水电开关……要相信: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其次,我们应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欲变世界,先变其身”,要去完善自己,诠释自己,去成为民附强大的家人,让风清气正成为校园的名片,让拼搏卓越成为学校的招牌。只有当每一片树叶、每一枝新芽都充满盎然生机,民附这棵大树才能长青。再次,我们应学会理解与支持学校的方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学校是我们高飞的起点,决定着我们飞翔的高度,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是思想的同一,而是包容理解的结果。因此,大家应常怀感恩之心,在外主动维护学校荣誉,在内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行走世间。若你我皆以主人翁的姿态,躬身入局,致广大而尽精微,那么民附将获得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与竞争力。
最后,我想说说爱校的意义。“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西南联大跨越烽烟,彪炳史册的精神魅力如今依然在一二一大街熠熠生辉,使我们在七十多年的时空交叠中仍能被深深震撼。那是一街,一校,一群人,是临时拼凑的学校,是越教越瘦的教授,是敌机虎视眈眈下仍然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是以师生鲜血掀起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潮。由此可见,学校与个体相互成就,办校不在于它的校舍与人数,而惟在于人,在于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下,一代又一代人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人亦成国,由此,学生的样子就是校园的样子,校园的样子就是国家未来的样子。诚然你我都为赤诚青年,倘若一校不爱,又何以爱家国?
真正融入民附大家庭吧,以校为家,以亲情般纯粹而清澈的情感,爱这脚下的尘土,爱那多情的花树,去拥抱一种精神,去追寻一种热烈,在校园的沃土上生长,继续埋成未来的根!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